兴银基金副总离任6只基金,管理规模从700亿元缩水到42亿元

每日热点 案例 9

  来源:华夏时报

兴银基金副总离任6只基金,管理规模从700亿元缩水到42亿元-第1张图片-华粤回收

  华夏时报记者 邱利 陈锋 北京报道

  近日,兴银基金披露公告,洪木妹因分工调整离任3只产品的基金经理职务。在10月14日,她还曾卸任规模超200亿元的兴银现金增利货币,今年以来洪木妹已先后卸任6只基金。

  洪木妹是兴银基金固收团队的“灵魂人物”,高峰时期管理规模几乎撑起了兴银基金的“半壁江山”,而此次批量卸任后,她的基金管理规模仅剩42.54亿元,相比高峰时期缩水近94%。

  旗下基金仅剩2只

  10月29日,兴银基金发布多份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公告显示,因分工调整,洪木妹卸任原管理的3只基金(不同份额合并计算),涉及兴银现金添利、兴银货币和兴银现金收益货币。

  公开资料显示,兴银基金成立于2013年10月,由华福证券与国脉科技共同出资设立,持股比例分别为76%和24%。办公场所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

  而洪木妹是兴银基金旗下资历丰富的“老将”,投资经理年限长达10.18年,曾任职于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投资自营部和资产管理总部,从事宏观经济研究和投资工作,现任兴银基金副总经理,兼任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及固定收益部下设二级部门公募投资部负责人、基金经理。

  Wind数据显示,洪木妹管理的基金规模最高升至2023年四季度的707.17亿元,基金产品数量也达到8只。但到了2024年,洪木妹先后卸任6只基金后,管理规模持续缩水,目前她旗下基金数量为2只,基金资产总规模仅剩42.54亿元,相比高峰时期缩水近94%。

  造成基金经理卸任旗下产品的原因有很多种,但固收总经理近乎“清仓式”卸任较为罕见。为进一步了解情况,《华夏时报》记者于10月31日联系了兴银基金并发送采访函,工作人员表示,会转交给相关部门处理。但截至发稿,记者未收到具体回复。

  公司曾收到监管警示函

  值得一提的是,洪木妹在9月曾身陷一篇“千亿公募货基狂割基民韭菜”的“小作文”风波中。

  据2024年中期报告显示,兴银基金及其高级管理人员于2024年4月30日收到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的警示函,受到稽查或处罚等措施的原因为未严格执行公司制度。截至中期报告披露,兴银基金已完成整改,但未明确指出被警示的高级管理人员是谁。

  曾有网传消息称,“洪木妹逆回购买入监管严禁投资的低评级AA债券,并被处罚”。但兴银基金迅速辟谣,发布声明表示,个别媒体刊载“我司董事长吴若曼受处罚”“我司相关产品违规买入低评级债券”的内容,相关内容均不属实,公司遵守各项法律法规,维护投资者权益,依法合规经营。

  不过,在上述舆论风波过后,洪木妹于10月14日卸任了管理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以及10月29日集中卸任3只货币基金。目前,她在管产品仅剩下兴银瑞益和兴银长盈定开债。

  资深金融业人士、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创始发起人袁帅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基金公司应该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优化合规风控流程,确保基金产品在追求收益和规模增长的同时,能有效控制风险。“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加强品牌建设、加强投研团队建设等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公司权益产品的规模和实力,逐步实现均衡发展。”

  靠固收撑起一片天

  作为一家千亿级“券商系”公募,兴银基金的权益业务并不占优势。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兴银基金旗下共有54只公募产品,基金资产净值合计为1067.32亿元,相比上一季度缩水16.92%,在全市场排第57位,但支撑其排名的主要是固收产品,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合计不足30亿元。

  业绩方面,权益类基金整体表现较差。具体来看,兴银基金旗下有6只股票型基金(不同份额合并计算),截至10月30日,仅有1只成立以来收益为正,其中兴银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亏损最大,跌幅为46.04%。

  再看混合型产品,兴银基金旗下有18只,成立以来回报率最高的产品收益为109.85%,回报率最低为-34.75%。其中超过三成规模不足5000万元,沦为“迷你基金”,包括兴银先锋成长、兴银先进制造智选、兴银聚优智选、兴银竞争优势、兴银消费新趋势等。

  对于基金公司如何改变“偏科”状况。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基金公司应该加强投研团队建设,提升权益类产品的研究和投资能力,注重内部人才培养、外部人才引进,构建多元化的投资团队。积极进行产品创新,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权益类产品,如行业主题基金、指数增强基金等,提高权益类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和吸引力,并且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建立与客户的长期信任关系。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夏申茶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