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一轮牛市是拉动消费最好的手段”,首席经济学家为提振消费开药方

分类一的子分类2 56

  来源:华夏时报

“产生一轮牛市是拉动消费最好的手段”,首席经济学家为提振消费开药方

  华夏时报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2025年开年,消费成为当前最火热的词。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升级政策频出,在2025年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年会上,如何提振消费,成为国内众多首席经济学家最关心的话题。

  “考虑到我国现在的城镇化水平和农村土地制度等各种因素,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农村依然存在巨大的消费增长潜力,我认为可以通过改革来推动居民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持续提升,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更多农民变成市民,有助于促进消费生长。”1月4日,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在论坛上表示。

  而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根本上来看,带动消费市场还是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2025年,需要加大提振消费的政策力度,在促进消费方面,要从提高居民收入方面着手,同时也可以通过提振资本市场表现来带动消费增长。

  如何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25年的九大重点任务,其中的第一件就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消费目前对我们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越来越大,2024年1月到11月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约为55%,全年有可能会达到60%左右。由于居民整体收入增长放缓,房地产市场承受压力,投资收益预期疲软等压力持续存在,2024年居民的消费支出增速是在放缓的,那么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很可能定在5%左右。要达到这个水平的增长,还是需要加快步伐来推进消费的增长。”连平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连平指出,不仅是全行业,从我国广大的农村市场来看,最近三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也有所放缓,2024年是6.6%,低于过去三年的7%的增速。那么,如何提升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呢?

  连平表示:“宅基地市场化的流转有助于大幅提升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作为土地要素的一种形式,宅基地应该与其他形式的土地一样,既具有使用价值,也具有流通价值,应该可以成为持有人的资产。现行土地管理法规限制了居民土地流转,主要是农村居民的土地流转及其财产权的实现。据统计,目前农村宅基地废弃控制的面积为760万公顷,假设每年流入流动市场的闲置宅基地的面积为5%,未来二十年总体相当于释放约15亿平方米。。截至2024年12月中旬,过去一年一线城市土地供应占全部100个大中城市供应面积的比例是2.5%,二线城市占比约为29.8%,其他城市是67.7%。那么参考当前全国土地市场供应结构,综合土地拍卖价格和城乡土地折价来保守估算的话,宅基地进入市场转换的价值可以达到1.3万亿元左右。宅基地市场化流转,即宅基地一旦可以进入市场交易,作为土地要素及其在其之上建造的房屋都可以成为资产,可以交易并且用作抵押来获得融资。可见,此举可以使拥有宅基地的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快速增长,投资和消费的能力会得到大幅度提升,有助于促进消费加快增长。”

  连平进一步指出,目前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占其他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是比较低的,只有2.5%不到,绝对额占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1/10,因此未来是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所以,未来要推进宅基地市场化流转,必须切实解放思想,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的改革,在土地的确权、土地流转的合法化、土地交易、金融支持等各方面都要形成突破。加快推进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的改革,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民资格权和农民的财产权等。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了2025年提振消费四个路径,一是加力扩为实施两新政策,以更大力度的财政补贴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大宗耐用消费品的以旧换新,扩大服务领域的开放创新;提振电信、医疗、养老等服务的消费,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来推动包括家具、装潢、建材等相关商品的消费支出;实施提振消费的专项行动,包括提高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提高居民的养老金水平、困难居民的收入等。

  对此,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也在论坛期间表示:“财政政策促消费的方式分为短期和长期,包括加大对特定群体的补助和支持;增发国债,探索中央层面成立房地产稳定基金;通过适当的财政补贴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发力,并扩围至服务消费;进一步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通过完善税制、增加转移支付、加快农村土地市场化流转等方式,提高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对消费的支持力度。”

  提升消费意愿是关键

  此外,也有不少首席经济学家提出短期拉动消费的措施。

  “消费的提升需要有收入、有对未来稳定的预期,增加收入是促进消费的关键。近年来居民部门收入增速趋缓,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涨幅从2021年的9458元下降至2023年的6669元,未来需要提高再分配中住户部门份额。财政、货币政策应该向消费倾斜,首先应更多关注服务消费,如家政、老年人照护、托育等,进一步发挥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其次,提高住户部门收入份额对消费的促进,如提高特定群体收入、补贴人群延伸至婴幼儿、增加社保补贴等;最后充分发挥金融对消费的支持作用,创新消费金融产品,挖掘重点场景和客群潜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院长盛松成对此建议。

  青岛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刘晓曙则告诉本报记者,从2021年底到2024年11月份,居民储蓄存款增加45%,但是消费者信心指数从2021年底的120下降到2024年11月的86,这里面出现相对的悖论是我国居民有钱但不花,背后是预防性储蓄的问题。

  “消费意愿不足,背后要做的事情是让大家稳预期,让大家愿意去花,要打消大家消费的顾虑,这样才能释放出消费的潜力。仅仅有消费意愿还不够,还要有消费能力,所以要增加居民收入,当前当务之急是加紧发展民营经济,包括开放一些领域,比如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向民营企业开放,还有营商环境的改善。”刘晓曙说。

  在杨德龙看来,如果股市能够发动一轮牛市,会直接刺激消费。

  “在2024年9月24日之后,市场仅仅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整个国庆节期间高端消费大幅上涨,出国游很热,大家赚到钱就愿意去消费,赚的钱容易花钱也容易。股市下跌,大家的钱缩水就不愿意消费,中国的消费想要有好的前景,就是把股市搞起来。经过了三年多的下跌,确实市场本身也存在产生一轮牛市的基础,现在就是要靠政策发力,让大家的信心能够进一步回升,保持良好的开局,现在市场还是处于上行的区间,这时候一定要借势把市场搞上去,产生一轮牛市是拉动消费最好的手段,也是破局的关键。”杨德龙称。

标签: